五音六律的成语故事


五音六律

拼音wǔ yīn liù lǜ

基本解释五音: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个音阶;六律:定乐器的标准。指古代音律。后也泛指音乐。

出处《尚书·益稷》:“予欲闻六律,五声,八音,在治忽;以出纳五言,汝听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五音六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五音六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心有余而力不足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见力不足者,盖有之矣,我未之见也。”
师心自是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有闭门读书,师心自是,稠人广座,谬误差失者多矣。”
冰解的破 清 曾国藩《<经史百家简编>序》:“惟校雠之学,我朝独为卓绝,干嘉间巨儒辈出,讲求音声故训,校勘疑误,冰解的破,度越前世矣。”
众多非一 汉 王充《论衡 别通》:“孔子道美,故譬以宗庙,众多非一,故喻以百官。”
着手回春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,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。”
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鱼腹疾,奈何?”
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”
鸿儒硕学 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
悬石程书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,不得休息。”
三三两两 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》:“行不独自去,三三两两俱。”